1、King Oliver:
King Oliver(1881-1938)本名 Joseph Nathan Oliver,是一位美國爵士樂家、作曲家和樂隊領袖,活躍於 20 世紀初。他是 紐奧良爵士樂 的重要代表人物,以其 短號(cornet)演奏技巧 和 創新的即興演奏風格 聞名。
King Oliver 的貢獻:
- 爵士樂的開創者之一:他幫助將紐奧良風格的爵士樂推廣到更廣泛的美國聽眾,尤其是在芝加哥。
- Louis Armstrong 的導師:他發掘並培養了年輕的路易斯·阿姆斯壯(Louis Armstrong),對其音樂生涯影響深遠。
- 使用樂器弱音器(mute)的先驅:他以在短號上使用弱音器來改變音色而聞名,這種技巧後來成為爵士樂的標誌之一。
- 領導 Creole Jazz Band:他的樂隊於 1923 年錄製了一些最早的爵士樂經典,如 Dipper Mouth Blues 和 Canal Street Blues。
雖然他的音樂生涯後期因健康與財務問題而衰退,但 King Oliver 的影響力在爵士樂歷史上不可忽視,被譽為早期爵士樂發展的重要人物。
2、Mamie smith:
Mamie Smith(1883-1946)是美國的藍調和爵士歌手、鋼琴家和演員,她最著名的成就是在 1920 年錄製了歷史上第一首由非裔女性演唱的藍調唱片——Crazy Blues。這張唱片的成功標誌著藍調音樂進入主流市場,也開啟了黑人女性歌手進入錄音工業的時代。
Mamie Smith 的重要影響:
- 首位錄製藍調音樂的非裔女性:她的 Crazy Blues 銷量極高,證明了黑人市場的潛力,推動唱片公司開始錄製更多非裔音樂家的作品。
- 促成“種族唱片”(Race Records)市場的興起:她的成功使唱片公司專門針對黑人消費者發行音樂,為後來的藍調、爵士、R&B 和靈魂樂鋪路。
- 多才多藝的表演者:除了歌唱,她還擔任鋼琴家和演員,在 1930 年代出演了幾部電影。
雖然她的職業生涯在 1930 年代後逐漸淡出,但 Mamie Smith 為後來的藍調與爵士女歌手(如 Bessie Smith 和 Ma Rainey)鋪平了道路,對美國音樂史具有深遠影響。
3、James A Jackson:
James A. Jackson 是 20 世紀初美國音樂產業的重要人物,特別是在黑人音樂市場的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他是一名 經理人、製作人和推廣者,對於「種族唱片(Race Records)」市場的建立與發展有重大影響。
他的貢獻包括:
- 推動黑人音樂產業:他在 1920 年代至 1930 年代期間,幫助黑人音樂家進入錄音市場,特別是在藍調和爵士領域。
- 與 Okeh Records 合作:他是 Okeh Records(一家早期錄製藍調與爵士音樂的唱片公司)的重要推手,協助推廣 Mamie Smith 的 Crazy Blues,這是首張由非裔女性錄製的藍調唱片,影響深遠。
- 建立「種族唱片」市場:他看到黑人消費者對音樂的需求,並幫助唱片公司開發針對黑人市場的音樂,促進爵士與藍調音樂的發展。
雖然他的名字不像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那樣廣為人知,但 James A. Jackson 在黑人音樂進入主流市場的過程中,扮演了幕後關鍵推動者的角色,對美國音樂產業影響深遠。
4、Jimmie Rodgers:
Jimmie Rodgers(1897-1933)是美國**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的先驅之一,被譽為 “鄉村音樂之父”(The Father of Country Music)。他的音樂融合了藍調、民謠和鄉村元素,影響了無數後來的音樂家。
Jimmie Rodgers 的貢獻與特色:
- 創造“布魯斯鄉村”風格:他的音樂結合了非裔美國人的藍調與白人民謠,為鄉村音樂開創了新的方向。
- 著名的“火車與牛仔”主題:他的歌詞經常描寫火車、流浪、牛仔和工人階級的生活,使他的音樂深受當時美國民眾的喜愛。
- 獨特的“Yodeling”演唱風格:他以高低音切換的約德爾唱法”(yodeling)聞名,這種技巧成為了他的標誌。
- 代表作:
- Blue Yodel No. 1 (T for Texas)
- Waiting for a Train
- In the Jailhouse Now
儘管 Jimmie Rodgers 因肺結核早逝(享年 35 歲),但他的音樂影響深遠,被視為鄉村音樂的奠基人之一。1930 年代至今,無數鄉村音樂人(如 Hank Williams 和 Johnny Cash)都受到他的啟發。1933 年,他成為 首批進入「鄉村音樂名人堂」的音樂人之一,確立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。
5、Ralph peer :
Ralph Peer(1892-1960)是美國音樂製作人、發行人,也是鄉村音樂與藍調音樂發展的關鍵人物。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在 1920 年代發掘並錄製了許多早期的鄉村與藍調音樂家,對美國音樂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Ralph Peer 的主要貢獻:
1. 發掘鄉村音樂
- 1927 年布里斯托錄音(Bristol Sessions)
- Peer 在田納西州布里斯托(Bristol)進行了一系列錄音,被稱為「鄉村音樂的誕生」。
- 在這次錄音中,他發掘了 Jimmie Rodgers(鄉村音樂之父)與 The Carter Family(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鄉村音樂家族),奠定了鄉村音樂的基礎。
2. 開創「種族音樂(Race Records)」市場
- 在 1920 年,他在 Okeh Records 工作時,幫助錄製了首張藍調唱片——Mamie Smith 的 Crazy Blues,這張唱片大受歡迎,開啟了黑人音樂市場。
3. 發明現代音樂出版模式
- Peer 成立了 Peermusic,推動音樂版權管理,確保音樂人能夠獲得版稅。
- 他改變了傳統音樂發行模式,讓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能夠從版權收入中獲益,這種模式至今仍在音樂產業中運行。
影響與遺產
- Peer 不僅讓鄉村音樂進入主流市場,也推動了藍調、拉丁音樂的發展。
- 他是第一位進入「鄉村音樂名人堂」的音樂製作人(1984 年)。
- 他開創的音樂出版方式影響了現代音樂產業,使音樂版權成為音樂人的重要收入來源。
總結來說,Ralph Peer 是美國音樂產業的關鍵推手,開創了鄉村與藍調音樂市場,並建立了現代音樂出版制度,對音樂歷史影響深遠。
6、Edwin Armstrong:
Edwin Howard Armstrong(1890-1954)是美國電機工程師和發明家,最著名的成就是發明了調頻廣播(FM Radio),徹底改變了無線電通信技術。他的創新為現代廣播、電視和無線通信奠定了基礎。
Armstrong 的主要發明與貢獻
1. 調頻廣播(FM Radio)
- 1933 年,他發明了 調頻技術(Frequency Modulation, FM),比當時的 振幅調變(AM) 廣播更清晰,能消除雜音和干擾。
- FM 廣播的優勢:
- 降低雜訊(特別是閃電和機器干擾)
- 音質更清晰(比 AM 廣播更適合音樂播放)
- 可傳輸立體聲(後來發展為立體聲廣播標準)
2. 超再生接收器(Super-Regenerative Receiver, 1914)
- 提高無線電接收器的靈敏度,使早期的無線電接收技術更加高效。
3. 超外差接收器(Superheterodyne Receiver, 1918)
- 這項技術至今仍被應用於廣播、電視、雷達和無線通信,是現代收音機的基礎技術之一。
影響與遺產
- FM 廣播成為標準:雖然最初受到美國 RCA(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)公司的抵制,但最終 FM 技術成為全球廣播標準,並沿用至今。
- 影響無線通信:他的技術不僅影響了廣播,也應用於軍事通信、雷達和手機無線網絡。
- 悲劇結局:由於與 RCA 等大公司的專利訴訟纏身,經濟壓力過大,他在 1954 年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。然而,他的發明後來獲得了應有的肯定,他的遺孀最終贏得了 FM 技術的專利權官司。
Edwin Armstrong 是無線電通信領域的先驅,他的 FM 廣播技術徹底改變了全球的通信方式,對廣播、電視、雷達和現代無線技術影響深遠。
7、Les Paul :
Les Paul(本名:Lester William Polsfuss,1915-2009)是美國著名的吉他手、發明家和音樂製作人,被譽為「現代電吉他之父」和多軌錄音技術的先驅。
Les Paul 的主要貢獻
1.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的誕生
- 1940 年代,他開始設計實心電吉他(solid-body electric guitar),以減少傳統空心吉他的回授(feedback)問題。
- 1952 年,他與 Gibson Guitar 公司 合作,推出了標誌性的 Gibson Les Paul 型號,這款電吉他後來成為搖滾、藍調和爵士樂的經典。
- 影響深遠:Les Paul 吉他被許多吉他大師使用,如 Jimmy Page(Led Zeppelin)、Slash(Guns N’ Roses)、Eric Clapton、Carlos Santana 等。
2. 多軌錄音技術(Multitrack Recording)
- Les Paul 是最早開發多軌錄音技術的人之一,這項技術允許音樂人在不同時間錄製樂器或聲音,然後混合在一起,改變了現代音樂製作方式。
- 他與 Ampex 公司合作開發了 8 軌錄音機,對錄音技術影響深遠,讓後來的音樂製作更具彈性。
3. 吉他效果技術
- 他發明並推廣了許多吉他音效技術,如延遲(delay)、回音(reverb)和錄音疊加(overdubbing),改變了吉他的聲音表現方式。
音樂生涯
- 1930-40 年代,他與許多音樂家合作,如 Bing Crosby 和 The Andrews Sisters,並與妻子 Mary Ford 一起創作了多首暢銷歌曲,如《How High the Moon》和《Vaya Con Dios》。
- 他獲得多項 葛萊美獎(Grammy Awards),並在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(搖滾名人堂) 留名。
影響與遺產
- 電吉他的普及: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成為搖滾樂的標誌之一,影響了幾代音樂人。
- 錄音技術革命:多軌錄音技術為現代音樂製作奠定了基礎,成為錄音室標準。
- 吉他文化的象徵:Les Paul 的創新和音樂影響力,使他成為吉他界的傳奇人物。
8、Ella Fitzgerald:
Ella Fitzgerald(艾拉·費茲潔拉)是美國著名的爵士歌手,被譽為「爵士樂之后」(The First Lady of Jazz)。她以純淨的音色、精湛的即興演唱(尤其是Scat Singing,即興無詞吟唱)以及寬廣的音域著稱。
生平與成就:
- 1917年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,後來在紐約長大。
- 1934年參加阿波羅劇院(Apollo Theater)比賽並獲勝,從此開啟音樂生涯。
- 1930-40年代與Chick Webb樂隊合作,演唱《A-Tisket, A-Tasket》等經典歌曲。
- 1950-60年代錄製了「美國歌曲集」(Great American Songbook)系列專輯,涵蓋Gershwin、Cole Porter等作曲家的作品,奠定了她在爵士樂界的傳奇地位。
- 獲得13座葛萊美獎,成為爵士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之一。
她的演唱風格優雅、輕盈,卻又充滿情感
9、William “Count” Basie:
William “Count” Basie(威廉·「伯爵」·貝西)是美國著名的爵士鋼琴家、樂隊領袖與作曲家,活躍於1930年代至1980年代,被譽為「搖擺樂大師」(Master of Swing)。他的樂隊 Count Basie Orchestra 是爵士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,以精煉的節奏、簡潔有力的鋼琴風格,以及強烈的「swing」感聞名。
生平與成就
- 1904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,最初學習古典鋼琴,後來轉向爵士樂。
- 1935年成立 Count Basie Orchestra,以簡潔卻富有節奏感的風格著稱,影響了後來的爵士大樂團。
- 代表作包括:《One O’Clock Jump》、《Jumpin’ at the Woodside》、《April in Paris》。
- 曾與Frank Sinatra、Ella Fitzgerald、Duke Ellington 等傳奇人物合作。
- 1958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葛萊美獎的非裔美國人,並最終贏得9座葛萊美獎。
- 1984年去世,但他的樂隊至今仍在延續他的音樂傳統。
Basie的音樂強調簡約、律動與即興,他的「少即是多」鋼琴風格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爵士鋼琴家,如 Oscar Peterson 和 Thelonious Monk。
10、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:
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(蒙特雷國際流行音樂節)是1967年6月16日至18日在美國加州蒙特雷(Monterey)舉辦的一場歷史性音樂節,被視為現代音樂節的開端,並為1969年的**伍德斯托克音樂節(Woodstock)**奠定基礎。
重要性與影響
- 第一個現代大型音樂節:
這場音樂節標誌著60年代反主流文化(Counterculture)運動的巔峰,吸引了約20萬人參與,將當時的新興**迷幻搖滾(Psychedelic Rock)**和流行音樂推向主流。 - 音樂歷史上的經典時刻:
- Jimi Hendrix 在台上燒毀吉他的經典表演,奠定他搖滾傳奇的地位。
- The Who 在美國的首次重大演出,Pete Townshend 砸爛吉他的驚人畫面成為傳奇。
- Janis Joplin 透過震撼人心的嗓音一戰成名。
- Otis Redding 讓靈魂樂(Soul)在白人觀眾間獲得更廣大的關注。
- 所有音樂人無償演出:
這場音樂節由John Phillips(The Mamas & the Papas)和音樂製作人 Lou Adler 籌劃,所有參與的藝術家不收取酬勞,收益則捐給慈善機構。
參與藝人
-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
- The Who
- Janis Joplin & 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
- Otis Redding
- The Mamas & the Papas
- Simon & Garfunkel
- Jefferson Airplane
- Grateful Dead
- Ravi Shankar(印度錫塔琴大師)
歷史影響
Monterey Pop Festival 不僅是一場音樂盛事,更代表了60年代「愛與和平」(Love & Peace)的精神,是嬉皮文化(Hippie Movement)的重要象徵。許多樂迷將其視為搖滾樂黃金時代的開端,對後來的音樂節(如伍德斯托克)產生深遠影響。
11、Woodstock Festival:
Woodstock Festival(伍德斯托克音樂節)是1969年8月15日至17日(實際延長至18日)在美國紐約州Bethel(貝瑟爾)舉辦的一場歷史性音樂節。它標誌著嬉皮文化的巔峰,被視為「愛與和平」運動的象徵,也是搖滾音樂史上最重要的現場演出之一。
關鍵資訊:
- 地點:紐約州 Bethel(原計畫在Woodstock小鎮,但因場地問題改到貝瑟爾的一個農場)
- 參與人數:原預計約5萬人,實際湧入超過40萬人
- 音樂風格:搖滾、民謠、藍調、迷幻搖滾
重要表演者:
- Jimi Hendrix(吉米·亨德里克斯)——著名的美國國歌《星條旗永不落》吉他獨奏
- Janis Joplin(詹尼斯·喬普林)
- The Who
- Santana
- Grateful Dead(感恩而死樂團)
- Jefferson Airplane(傑佛遜飛船)
- Crosby, Stills, Nash & Young(CSNY)
影響與遺產
- 代表 1960 年代的反戰、自由、和平與愛的文化精神
- 促進音樂節文化的興起,影響後來的 Glastonbury、Coachella 等音樂節
- 1970年推出紀錄片《Woodstock》,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
Woodstock 不只是音樂節,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徵,代表了當時年輕人對社會、政治和文化的反叛精神。
12、Glastonbury Festival:
Glastonbury Festival(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)是英國最具代表性、世界上最知名的音樂與表演藝術節之一。
📍 主要資訊
- 創辦時間:1970年
- 地點:英國英格蘭**薩默塞特郡(Somerset)**的皮爾頓(Pilton),在 Worthy Farm 農場舉行
- 舉辦頻率:通常每年舉行,但每隔幾年會有「休息年(Fallow Year)」以恢復農場環境
- 音樂風格:流行、搖滾、電子、嘻哈、民謠、重金屬等多種類型
- 觀眾人數:超過 20萬人,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音樂節之一
🎤 演出陣容
Glastonbury 向來吸引全球最頂級的音樂人,曾經表演過的藝人包括:
- The Rolling Stones、Paul McCartney、David Bowie、U2、Radiohead、Coldplay
- Beyoncé、Adele、Taylor Swift、Billie Eilish、Kendrick Lamar
- Jay-Z、Foo Fighters、Metallica、Stormzy、Arctic Monkeys 等
除了音樂表演,還有戲劇、馬戲、舞蹈、藝術裝置等各類表演,融合成一場盛大的文化藝術節。
🎪 特色與氛圍
- 充滿嬉皮(Hippie)與自由精神:強調環保、和平、社會議題,與 1960 年代的伍德斯托克(Woodstock)音樂節精神相似
- 多舞台設計:如「Pyramid Stage」(主舞台)、「Other Stage」、「West Holts」、「The Park Stage」等,每個舞台風格不同
- 露營文化:大部分觀眾都會在農場內搭帳篷露營,形成獨特的 Glastonbury 生活方式
- 天氣與泥濘:英國的多雨天氣常讓 Glastonbury 變成「泥巴戰場」,但這也是它的標誌性元素之一
📅 近年與未來舉辦
- 2023 年:Elton John、Arctic Monkeys、Lizzo、Lana Del Rey 參演
- 2024 年:Dua Lipa、Coldplay、SZA、Shania Twain 等
- 2025 年:未宣布,但預計舉行
🔹 Glastonbury 為何特別?
✅ 歷史悠久:擁有超過 50 年的歷史,見證音樂文化的發展
✅ 多元風格:從搖滾到電子、從流行到嘻哈,任何音樂愛好者都能找到喜愛的風格
✅ 強調社會議題:支持環保、慈善(門票收入部分捐給 Oxfam、WaterAid 等機構)
✅ 沉浸式體驗:不只是音樂節,更是一場融合藝術、文化、社群的獨特體驗
如果你喜歡音樂與戶外露營,Glastonbury Festival 是此生必去的音樂節之一!
13、Stevie Wonder:
Stevie Wonder(史提夫·汪達,本名 Stevland Hardaway Morris,1950年5月13日生)是美國傳奇靈魂樂(Soul)、節奏藍調(R&B)歌手、詞曲創作人、製作人與多種樂器演奏家。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,以其創新音樂風格、卓越的音樂才華,以及社會正義倡導而聞名。
🔹 主要成就
🎵 25 座葛萊美獎(史上最多獎的男歌手之一)
🎼 超過 100 首 Billboard 熱門單曲
🏆 1989 年入選「搖滾名人堂」
📀 全球銷量超過 1 億張,是史上最暢銷的音樂人之一
🎤 影響流行、R&B、靈魂、放克、電子等多種音樂類型
🎶 代表作品
- “Superstition”(1972):放克風格的代表作之一,經典吉他 Riff
- “Isn’t She Lovely”(1976):為女兒創作的溫馨名曲
- “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”(1984):葛萊美與奧斯卡獲獎歌曲
- “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”(1973):甜美的靈魂樂經典
- “Sir Duke”(1977):向爵士大師 Duke Ellington 致敬
- “Living for the City”(1973):描寫非裔美國人生活的社會議題歌曲
- “Higher Ground”(1973):帶有放克風格的勵志歌曲
📍 音樂特色
✔ 創新音樂製作:是最早使用「合成器(Synthesizer)」創造豐富音效的主流藝人之一
✔ 多樂器演奏天才:擅長鋼琴、口琴、鼓、貝斯等樂器
✔ 融合多種風格:靈魂樂、放克、R&B、流行、電子、爵士等
✔ 深具社會意識:許多歌曲關注人權、種族平等、社會議題
🔹 背景故事
- 出生時早產,因醫療因素導致永久失明,但音樂天賦異稟
- 11 歲被 Motown 唱片發掘,成為「Little Stevie Wonder」出道
- 197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,發行《Talking Book》、《Innervisions》、《Songs in the Key of Life》等傳世經典專輯
- 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推動美國將「馬丁·路德·金紀念日」設為國定假日
⭐ 影響與傳承
Stevie Wonder 的音樂影響了 Michael Jackson、Prince、Beyoncé、Bruno Mars、Alicia Keys 等無數藝人。他不僅是靈魂樂界的傳奇,更是一位推動音樂技術創新的藝術家。至今,他仍不時參與音樂活動,被尊稱為音樂界的活傳奇(Living Legend)。
14、George Theophilus Walker:
George Theophilus Walker(1922年6月27日-2018年8月23日)是美國作曲家、鋼琴家和音樂教育家,也是第一位獲得**普立茲音樂獎(Pulitzer Prize for Music)**的非裔美國作曲家。
🔹 主要成就
🎼 1996 年普立茲音樂獎得主(作品《Lilacs》)
🎹 第一位在美國知名音樂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畢業的非裔美國人
🎻 第一位與主要交響樂團合作的非裔古典音樂家之一
🏆 作品被世界各大樂團演奏,如紐約愛樂、波士頓交響樂團等
🎓 音樂教育家,曾任教於史密斯學院、羅格斯大學等
🎶 音樂特色
✔ 融合歐洲古典傳統與非裔美國音樂元素
✔ 深受巴赫、貝多芬、德布西影響,但也融入爵士、靈魂樂的元素
✔ 風格嚴謹而具表現力,擅長創作交響樂、室內樂、鋼琴曲
📍 代表作品
- 《Lyric for Strings》(1946):他的成名之作,富含抒情與情感張力
- 《Piano Sonata No. 1》(1953):展現精湛鋼琴技巧與深刻情感
- 《Lilacs》(1996):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創作的作品,讓他贏得普立茲音樂獎
- 《Sinfonia No. 4》(2012):晚年交響作品,展現成熟音樂語言
🔹 背景故事
- 出生於華盛頓特區,父母是來自牙買加的移民
- 14歲進入奧柏林音樂學院,後來成為柯蒂斯音樂學院第一位非裔畢業生
- 1950年代,歐洲進修期間與法國名師 Nadia Boulanger 學習作曲
- 一生致力於突破種族障礙,提升非裔音樂家的地位
⭐ 影響與傳承
George Walker 在音樂界被視為美國現代古典音樂的先驅,特別是對非裔作曲家而言,他打破了許多障礙,為後世開創更多機會。他的作品至今仍常被演奏,影響了許多當代作曲家與音樂家。
14、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:
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(簡稱 Coachella)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音樂與藝術節之一,每年4月在**加州印第奧(Indio, California)**的科切拉谷(Coachella Valley)舉行。
🔹 主要特色
🎵 音樂:涵蓋流行(Pop)、搖滾(Rock)、電子(EDM)、嘻哈(Hip-Hop)、獨立音樂(Indie)等多種風格
🎨 藝術:大型裝置藝術、燈光展演、創意市集
👗 時尚:以波西米亞風(Bohemian)、復古嬉皮風(Hippie Chic)為主的穿搭潮流
🏕️ 戶外體驗:設有露營區、美食攤位、品牌快閃活動
📍 Coachella 的起源
📅 首次舉辦:1999年(由 Paul Tollett 創辦)
📍 地點:加州印第奧(Empire Polo Club)
🎫 票價昂貴,但每年門票一開賣即售罄
⭐ 為何這麼有名?
✅ 頂級陣容:匯聚全球最紅的音樂人,如 Beyoncé、Kanye West、Billie Eilish、Blackpink、Daft Punk、Travis Scott 等
✅ 文化影響力:吸引全球明星、KOL、時尚潮人參加,成為社交媒體熱點
✅ 現場體驗:不只是音樂節,更是潮流、時尚、藝術的指標性盛會
📖 歷年經典瞬間
🔥 2018 年 Beyoncé(Beychella):首位 Coachella 主舞台壓軸的非裔女藝人,致敬黑人文化
🔥 2006 年 Daft Punk:機器人 DJ 組合帶來傳奇 EDM 表演
🔥 2012 年 2Pac 全息投影:Snoop Dogg 讓已故的 2Pac 以虛擬影像「復活」
🎟️ 如何參加?
- 門票分 General Admission(普通票) 和 VIP 票,價格昂貴且一票難求
- 訂票時需提前準備,通常開賣後幾分鐘內即售罄
- 可選擇露營(Camping)或住在附近酒店
🎶 影響力
Coachella 不僅是一場音樂節,更是全球音樂、時尚與藝術文化的風向標,許多品牌、媒體、網紅都會在這裡聚集,影響力遍及世界各地。
15、Streaming Music:(2018)
串流音樂(Streaming Music) 是指透過網路即時播放音樂,而不需先將音樂檔案下載到裝置上的技術。使用者可以透過各種串流平台,如 Spotify、Apple Music、YouTube Music、Amazon Music 等,即時播放歌曲,而不佔用裝置儲存空間。
🔹 串流音樂的運作方式
- 雲端儲存:音樂檔案儲存在雲端伺服器,不需要下載到個人設備
- 即時傳輸:使用者點擊播放時,音樂資料會透過網路即時傳輸到裝置
- 隨選播放(On-Demand):可隨時選擇歌曲播放,而非按固定順序收聽
- 演算法推薦:根據使用者喜好推薦歌曲,打造個人化音樂體驗
🎵 串流 vs. 下載音樂
比較項目
串流音樂
下載音樂
存取方式
透過網路即時播放
需下載到裝置
儲存空間
幾乎不占空間
佔用裝置儲存
音樂選擇
可隨時搜尋播放
受限於已下載的音樂
網路需求
需穩定網路(部分平台提供離線模式)
不需網路,可離線播放
付費模式
訂閱制(月費)或免費(有廣告)
單次購買或免費下載(合法/非法)
🔹 常見串流音樂平台
平台
特色
Spotify
免費版有廣告,付費版無廣告,提供個人化歌單
Apple Music
與 Apple 生態系整合,可下載歌曲離線播放
YouTube Music
內含 YouTube 影片與音樂,適合搜尋 MV
Amazon Music
內建於 Amazon Prime 服務,可與 Alexa 整合
Tidal
主打高音質(Hi-Fi)與無損音樂串流
🔹 串流音樂的影響
✅ 對聽眾:更方便探索新音樂、隨時隨地聆聽
✅ 對音樂產業:改變傳統 CD / 數位下載模式,帶動訂閱制營收
✅ 對音樂人:透過串流平台曝光,但分潤較低(每次播放僅獲得極少分潤)
🔹 串流音樂的未來
- 更好的音質(無損音樂、空間音訊)
- AI 個人化推薦(更精準的歌單推薦)
- 新技術整合(VR / AR 音樂體驗)
串流音樂已經成為現代音樂消費的主流,幾乎取代了傳統 CD 和數位下載的市場。
16、Jay-Z :(2019)
Jay-Z(本名 Shawn Corey Carter)是美國著名的饒舌歌手、詞曲創作人、音樂製作人、企業家和億萬富翁。他被公認為嘻哈界最具影響力的藝人之一,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人士。
Jay-Z 的重要成就
🎤 音樂成就:
- 以精湛的押韻技巧和敘事能力著稱,曾發行多張經典專輯,如 Reasonable Doubt(1996)、The Blueprint(2001)、The Black Album(2003)等。
- 獲得 24 座格萊美獎(Grammy Awards),是史上獲獎最多的饒舌歌手之一。
- 2017 年成為 Songwriters Hall of Fame(詞曲創作名人堂)首位入選的嘻哈音樂人。
- 與妻子 Beyoncé(碧昂絲)合作推出多首熱門歌曲,如 Crazy in Love、Drunk in Love、APESHIT。
💼 商業與投資:
- 創立 Roc-A-Fella Records 唱片公司,捧紅 Kanye West、Rihanna 等藝人。
- 曾擔任 Def Jam 唱片公司的總裁。
- 創辦 Roc Nation 娛樂公司,涉足音樂、體育經紀等領域。
- 投資串流音樂平台 Tidal,並發展時尚品牌 Rocawear。
- 擁有酒類品牌,如 Armand de Brignac 香檳 和 D’Ussé 干邑白蘭地。
- 是 NBA 球隊 布魯克林籃網隊 前小股東,並幫助球隊搬遷到布魯克林。
💰 億萬富翁地位:
- 2019 年,Jay-Z 成為 史上首位嘻哈億萬富翁,總資產超過 25 億美元(2024 年估計)。
🎭 文化影響:
- 他是美國黑人文化和嘻哈音樂界的重要人物,影響力遍及音樂、商業、時尚和社會運動。
- 曾經歷過貧困、街頭犯罪,後來透過音樂和商業成功翻身,成為美國夢的象徵之一。
- 2021 年,他正式進入 搖滾名人堂(Rock & Roll Hall of Fame),進一步鞏固了他的音樂地位。
Jay-Z 不僅是傳奇的嘻哈歌手,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文化偶像。他的影響力遠超音樂界,涵蓋時尚、運動、投資和社會運動等領域。
17、Rihanna:(2019)
Rihanna(蕾哈娜)是一位來自巴巴多斯的世界知名歌手、詞曲創作人、演員、時尚設計師和企業家。她於2005年發行首張專輯《Music of the Sun》,並迅速成為全球音樂界的巨星。她的音樂風格融合了R&B、流行、舞曲、嘻哈等元素,並且有多首廣受歡迎的歌曲,如《Umbrella》、《Diamonds》、《We Found Love》等。
除了音樂事業,Rihanna也是時尚界的領軍人物之一,推出了自己的時尚品牌Fenty,並在美容界創立了Fenty Beauty,該品牌因其對各種膚色的包容性而受到高度評價。
Rihanna也積極參與慈善事業,並致力於支持教育、健康和人權等領域。她的多才多藝和跨界成功,使她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人之一。